出小世界入大世界:未来趋势展望

30 May 2018 07:33
标签 editing 小火花 随笔

返回文章列表

朋友圈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孙正义:巨变即将到来,感觉睡觉都是浪费时间”。我的留言是:

总想着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信息量太多,一句话,学会拥抱未来,学会每天学习,以前拥有书,现在有手机,以后拥有专属机器人,机器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机器人,在大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点,机器人则成为功放,人类只要经营小世界就可以了……一句变一段的道理就在于此。

那篇文章提供的信息量大得惊人,世界日新月异,我却还想睡觉,他却说睡觉都是浪费时间,能够改变世界的他在各地奔波,而我只能拿着手机看这条新闻,我也想去看看他说的那些即将到来的改变,有什么是我现在能做到的。

我希望我也可以坐上宇宙飞船,前往星空看看,但是民用飞船还要多久?我希望可以自由出入其它国家,去欧州看文艺复兴,去日本看秋叶原,去美国看硅谷,但一个假期的环球旅行肯定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在我的国家,有一个移动的家,一个地方住上一个月,感受冬天的哈尔滨,春天的苏州,夏天的天涯海角,但我不可能在每个城市都安一个家。我希望我随身的行李轻一点,一天到晚都在那个大世界中漫步、冲浪,在人潮人往中看云卷云舒,在信息海洋中捕捉兴趣相投的意识,晚上或许回家,或许大世界就是我的家(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行病传播也会加快吧)。

出小世界,入大世界,丰富我的小世界。

我希望不再窝在一个地方,只在几点一线中移动,只能看到有限的风景。和孙正义的改变世界不同,我只想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小世界变得精彩起来。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世界可以为我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世界为我而转,这种想法现在来说并不好)。

明确一下需求:

  • 我可以随时随地办公,随时随地睡觉,无论在哪都可以连接到世界的任何人。
  • 随身携带的东西不会让我感觉像是登山远足,无论我身在世界的哪一点,我预定的服务都能准时送达,没有郊区,没有大海,没有宇宙。
  • 即使站在原地,我的感官依然可以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 整个大世界,便是我的小世界,我的脑细胞做不到的,我的手足做不到的,我的五官做不到的,只要我的需求,我的欲望发送出去了,那么物联网,智能助理,社会机器都会替我做到。

我怎么会提出这样狂人般的呐喊,因为未来的确就在时间的前方。为了实现以上的需求,不同于孙正义的投资视角,仅从实现个人的终极欲望出发,普通人需要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他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非得不睡觉吗,都去做程序员吗)。

首先是解放眼睛耳朵等五官,将眼睛从电脑、手机、电视等屏幕中释放出来,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比如谷歌眼镜,比如可投影的无人机。毕竟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化,而接受义体化比技术进步要来得困难,谁会忍心把“不实用”的肉眼换成电子眼呢。所以,在手机可折叠后,也越来越薄之后,下一步应该就是在眼镜上下功夫了,把手机屏幕的技术变成可透明、可在视网膜上投影的智能眼镜。

佩戴眼镜,发展的方向可能在于,镜片材质(屏幕)透明与不透明模式的自由切换(材料科学领域),全遮光(VR)与半遮光透明(AR)的自由切换(设计领域),从其它地方如云、第二大脑(表脑手机)上获取运算处理的能力(网络与硬件技术领域),这三方面的突破。

其次是需要一个第二大脑(表脑),作为智能辅助,帮助人类收集、分析数据。为了保证人的生存,人在未来智能环境中的适应性,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的统筹能力,以及对人类的绝对忠诚,它是人类的第二大脑,不存在觉醒的可能,所以它不仅仅是运算在云端上的程序,云服务于物联网,是第二大脑的计算池,但不能作为第二大脑的主要部分(孙正义老师,您的投资方向是否可以往这方面想想呢)。

再次是将从公司、工厂等集中工作的环境中释放,人工智能革命已经革了很多职业,但人作为集群动物,为了统一管理,企业的领导们仍然会将员工关在人工智能包围的小环境里,外面层层安保,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在里面嬉戏,也不用出去,只要戴上VR设备,就能连通整个世界。然而人毕竟不是安于封闭的机器,纵然外面已经人工智能觉醒,向往自由的人还是会向往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活动筋骨。关于未来人如何展开工作,具体的我将在《未来职业事务所》中讨论。

最后,人类使用第二大脑(表脑)通过智能物联网唤醒任何硬件需求,购买服务和个性化的需求。如果可以,也可以将眼睛前方两幢大楼变成只有两个人能看到的虚幻的奥特曼和小怪兽,两个人坐在公园的秋千上看两幢大楼打架,一段愉快的BGM之后,大楼恢复原样。资源的共享与组合,通过第二大脑完美的服务人类的生活,人类不需要买房子,到一个地方,自动获得一处住所,不需要买车,自动驾驶的车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想看电影,在开放的公园坐下,路灯在我们的展开一个荧幕,然后邀请其它人加入一起观看,不用担心打扰到跳广场的阿姨们。

那么,现在起,我们应该怎么努力,真的要不睡觉吗?

接触、理解、习惯未来的配戴设备,比如谷歌眼镜,VR设备,帮助他们改进,让它这些产品更适应人使用。如果真有实力,当然也可以自己动手,打造属于个人的配戴设备。

从现在起,打造属于自己的第二大脑(或者说智能伴侣、表脑),在没有终究助理的情况下,尝试使用各种数据管理应用,将属于自己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将自己的个性、思想、习惯写成方法(具体怎样操作,我也不知道),将自己的眼睛放到自己的眼眶里,等到那一天,第二大脑诞生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准备的东西“安全的”交给他了,他会保障我们的隐私,他是我们的全权代理,因为从数据上来讲,他就是我们自己啊。

再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技术爆炸的时候,社会总体财富的增长会超过个人幸福的增长,因为贫富不均,因为资源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个人成长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只能安于现状。现在起,你可以尝试改变,追求一些与众不同的理想,去山里摄影,做一个宇宙学家,学会轻功直播在塔尖跳舞等等,现在以及未来,你的坚持同样会带来价值与收入。

一句,一段,再以此文,回答我朋友的那个问题,出小世界,入大世界,在未来,我掌握只属于我的小世界,便足以改变大世界。

评论: 0

新回复
登入为 Wikidot 用户
(将不会发布)
- +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