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型移动设备

07 Jun 2018 03:16
标签 产品设计 人工智能 农村 机器学习 移动设备 震雷霆

返回文章列表

这二天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适合低学历人群、农村人使用的手机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天一早在公园散步时又想了这个问题,今天就来说说。

我觉得,不能纯粹的将一款手机定位为这种人群,通过提高易用性来改善,一般受过教育的简单探索一下就能学会,而低学历人群或者缺少使用科技产品训练的人群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并掌握,人在使用时候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极有可能直接放弃,相反地,让机器积累经验,简单的操作加上移动设备的自主学习从而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得所有的缺少专业教育的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不管受过什么样的教育适用。注意,本文所叙述的对象主要还是低学历人群。

Image Unavailable
随便乱画的,我也看不懂这图是什么意思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农村里(或者原本为农村迁移的社区)邻里关系较为紧密,人际交流频繁,并不像生活在城市的人这么封闭,陌生人转化熟人的成本比较高。农村人很多信息通过聊天就能获得,而这些信息都是生活息息相关的,亦或者是人际交流相关的,比如哪家生小孩了这种,另外便是生产相关的,比如农事,就近的消费资讯,又比如哪里开了一家新店之类的。移动设备需要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成为社交的话题。

但考虑极端的情况,一旦这种设备普及了,是否就不需要社交了。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农村这个圈子里,不走动则意味着孤立、孤独。所以移动设备只是让信息更通畅了,设备上的自主学习功能,也会让人群发生差异化,从而使交流达到另外一个层次。

现在的手机具备真正的“智能”了吗?

自主学习型移动设备具有哪些特点?

  • 促进人际互动,通过人际互动让机器快速积累经验,机器学习效率更高更快

在移动设备上实现邻里社交,喜忧事微播报等等功能,实现五公里范围内的熟人社交,方便群体协作训练设备。

首先是邀伴功能,邀请邻居一起去买东西,去看望病人,去付礼金或者去某人家串门,去哪家一起跳广场舞等。重点体现在自由选择邀请对象,可以查看邀请人的状态(是否在家,最近发送的邻里圈动态),可以编辑邀请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邀请的目的。

邻里圈播报,它不仅仅是一个“附近”功能。以村为单位,建立一个村圈,亲威关系结成亲威圈,周边邻居关系组成邻居圈,至亲关系结成至亲圈等。为了防止隐私泄露,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设置一些密码本(包括亲友的真实名字),播报的内容根据密码本翻译,所在的圈成为网络上虚拟的以某小说为背景的社区。关系比较好的邻里会交互密码本。

密码本真的是给人用的吗?

礼金帐本,公开的帐本可以可看出人情的冷暖,也能看出礼金一步步上涨的过程。避免礼金过度上涨,便于邻里自我控制。

借/还物记事本,记录公开的邻里拥有的工具或者实用的道具,借物还物的过程也都记录在里面,避免有借不还、忘还。

便民承诺/公约,改进邻里关系,对一件事、一个政策做出解释,并公报执行的情况,不用到处刷墙了。

  • 更好的人机交互,快速的开发反馈

机器辅助学习,操作方便的需求收集,根据需求的快速方案解决。

世界上最大的闲人军团(当然也有繁重的家务,农忙,务工,还需要带小孩之类的)帮助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虽然他们一开始并不会很专业,但是在专业的开发人员的协助下,通过一些娱乐的方式,还是有可能训练出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机器学习模型。

语音对话问答的调查问卷,拍照图片上的指定点添加语音转文字(或者语音)的需求清单……改进提交需求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说话(wuashi)都听不懂(doutiangbodong),说什么(wuashimo)机器学习(jiqihuoxi)。

猜猜博主是哪里人。

方言语音辅助,指定地域开启的本地方言语音识别及语音辅助。这应该是所有辅助机器学习的基础,毕竟很大一群人还不认识几个字,让他们上课,说不定头都大了。

  • 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机器学习训练数据的积累

重点关注五公里范围内的商业动态,如菜市场,超市,店铺,银行,快递等。

从城里回到乡下,一下就懵了,哪里可以充煤所,哪里可以取快递,哪时能买菜,最近的超市在哪里,如果没人指你去,光打电话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明白。地图应用也不一定会标注,问题是谁来标注。

教会一个人用手机,不如说一个手机天生就是为这个人设计的。

比如发现附近的一个早餐摊,拍个照,在地图上标注一下添到一天三餐的服务点清单中,推荐到邻里圈中。这个操作如果可以简化到一句话完成最方便不过了。

比如修自行车的人没有了,而自己喜欢用的自行车又坏了,上哪去找修自行车的。便民服务中,比如修自行车,磨刀,虽然一些不再具有市场,但完全消失了的话,只能扔刀、让自行车报废了。

邻里的商业圈或者说服务圈即要包括前沿的、新兴的也要保留传统的、精典的,让时代平缓的过渡。如果有一些人将这些传统的服务通过文字(语音转的也行)、图片、视频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历史价值,也会帮助创造新的服务/工作形式。

这话题,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啊。而且和自主学习有什么关系。另外博主设计了一个叫“信息空间”的概念,《茶馆,书房,放映厅》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 生活用工具集,组装工具的配件箱,如准确到一小时的天气播放,语音操作的计算器,测量仪,一周菜谱等等

我一直都记得我父亲说过的话,他吃了文化的亏,做不了包工头,不然现在是个大老板。总结一下老爸的主要问题:很多字不会写,所以也不会订合同;测量的方法比较原始,算术非常辛苦,记工非常辛苦,结帐要忙一晚。

一个合同范本,一个语音转文字工具,一个推送到专业律师公证的接口,然后便完成了一笔合同。语音辅助结合计算器、相机完现场测量和报价计算。语音辅助结合联系人(电话本),记录一天的工时,工资,请假情况,物料使用情况。

如果有一个配件箱,时面有很多小工具或者软件的组件,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很轻松的自动组装成用户指定的工具,那不管理工作还是生活会方便很多。

开发多样化的,可以组装的工具集,通过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体验,实现工具的组装,产生更多的便携高效的工具。


以上所说四点,辅助人际交互,优化人机交互,现实与虚拟的数据互通,更智能的工具开发,可以让移动设备更智能,实现一定程序上的自主学习。不管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一个可以改善人类之间关系,人机之间关系的设备总不会缺少市场(如果机器有人格的话)。

评论: 0

新回复
登入为 Wikidot 用户
(将不会发布)
- +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3.0 License